博客——复活网络精神(上)

  • 作者:未知 来源:未知 添加时间:2004年1月25日 字体:

  •    长时间的互联网低潮,带来的最大遗憾不是诸多商业网站的倒闭,而是无数个性张扬、丰富多采的个人网站不断消失或者丧失活力,个人网站的退潮伴随着互联网日益走向单调、走向功利。这种背景下,博客(Blog,指人为Blogger)来了,它秉承了个人网站的自由精神,但更注重在网络世界体现个人的存在,张扬个人的社会价值,拓展个人的知识视野,建立属于自己的交流沟通的群体。博客的出现和繁荣,真正凸现网络的知识价值,标志着互联网发展开始步入更高的阶段。



        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的“土著”——黑客孕育了几乎所有重要的互联网技术,奠定了互联网开放和共享的根本理念。而互联网的“原始森林”——个人网站,孕育了所有重要的互联网商业模式,确定了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特点和特色。但是,在商业的潮起潮落中,黑客在蜕变,在沦为另类;而个人网站也急剧萎缩,纷纷倒于无声。于是,博客出现了。



        博客是新名词,但是它一点也不新鲜、神秘。无论在技术上、形式上还是在商业模式上,博客都平淡无奇,毫无可炫耀之处。但是,它的革命性也正是它最简单的形式,最朴素的技术和最平凡的平民精神。“博客不是全新的事物,黑客进一步的平民化,个人网站进一步的大众化,就是博客浪潮的生命本源。它将个性化的知识积累、信息过滤和深度沟通推向一个新的境界。”①



                  什么是博客?



        关于博客,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从西方媒体报道来看,一般特指专有名词———Weblog或Blog。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帖子)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②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关公司、个人、构想的新闻,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许多Blogs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还有一些Blogs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Blog好像对网络传达的实时信息。撰写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writer。



        按照佩姬·努南的解释:“Blog是每周7天、每天24时运转的言论网站,这种网站以其率真、野性、无保留、富于思想而奇怪的方式提供无拘无束的言论。”③



                博客产生的动因



        博客现象不是一蹴而就的或由谁发动、杜撰的,博客是人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工作方式、新的学习方式和新的交流方式的需要,自然而然逐渐形成的。 博客现象的出现也是由互联网的现状决定的。“现在互联网的信息总量只与美国某大图书馆的藏书信息量一样大,也就是说,互联网现有信息总量只是人类知识积累的一小部分,它的知识覆盖面不大,搜索不全面,原创很少,让人们担心互联网会不会成为垃圾生产站。”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吕本富的话似乎具有较大震撼力,“博客现象的出现给人们一种互联网会成为原创生产基地和真正的知识平台的希望。”



        博客是一个自然而然形成的生态群落,他们通过交流追求快乐最大化,“快乐就好!”。 博客的这种新的表达方式的形成不仅是个人意见表达方面的一种创新,而且是群体意见表达和交流方式的创新,它让人们充分尽情地交流。博客让互联网真正成为兴趣和爱好的新工具,而不是让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局限于工具。



               博客的发展历史



       《纽约时报》的大卫·格拉格这样描述博客的诞生:“大约五年前,一些程序员尝试在网上推出超链接形式的日记,在网上张贴他们自己的技术层面的思考心得与个人生活方面的休闲内容。这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后,他们为那些技术门外汉兼网络热衷者开发了现在广为使用的博客网站简便维护工具,形形色色的博客网站就此悄悄繁荣起来。”④



        在网络上发表Blog的构想开始于1998年,但到了2000年才真正开始流行。起初,Bloggers将其每天浏览网站的心得和意见记录下来,并予以公开,来给其它人参考和遵循。但随着Blogging快速扩张,它的目的与最初已相去甚远。起初,Bloggers将其每天浏览网站的心得和意见记录下来,并予以公开,来给其他人参考和遵循。但随着Blogging快速扩张,它的目的与最初已相去甚远。目前网络上数以千计的Bloggers发表和张贴Blog的目的有很大的差异。不过,由于沟通方式比电子邮件、讨论群组更简单和容易,Blog已成为家庭、公司、部门和团队之间越来越盛行的沟通工具。



        在世界博客短暂的发展史中,有两件事是不可不提的。第一件是1998年的德拉吉报道,它让世界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博客的力量。1998年1月17日深夜,德拉吉在他的网站上发布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在复印前的最后一分钟,星期六晚上6点,新闻周刊杂志抽掉了一个重大新闻。这条新闻注定将动摇华盛顿的地基:一个白宫实习生与美国总统有染。”没有人知道德拉吉的消息来源,但他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报道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绯闻的人,并在整整半年时间内,引领了美国的“舆论导向”,使传统的主流媒体蒙羞。



        另一件事就是2001年的“9.11”事件,这是博客发展的分水岭。正是这场恐怖袭击,使人们对生命的脆弱、人与人沟通的重要、最即时最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有了全新的认识。可以说对“9.11”事件最真实、最生动的描述不在《纽约时报》,而在那些幸存者的博客日志中;对事情最深刻的反思与讨论,也不是出自哪一个著名记者手中,而是在诸多博客当中。博客架起了人们沟通与倾诉的桥梁。



        正是在这两大事件之后,博客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队伍迅速壮大。据说每40秒,在世界上就有一个人成为博客。有学者说,博客代表着“新闻媒体3.0”。1.0是指传统媒体或说旧媒体(old media),2.0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新媒体(new media)或者叫跨媒体,而3.0就是以博客为趋势的自媒体(we media)或者叫“个人媒体”。

  • 上一篇:你的ID是什么?你的马甲是什么?
  • 下一篇:博客——复活网络精神(下)
  • 最后更新时间:2024年12月22日
  • 返回页面顶端
ppde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