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虽死犹生 两代悲剧千古奇

  • 作者:祝春亭 来源:未知 添加时间:2003年11月30日 字体:

  •   人死了,英灵却还活着:他的电影至今还在广为公映,魁力不减当年!他掀起的世界性的中国功夫热堪称20世纪文化奇观,他被誉为中国功夫第一名人!十多年后,他的儿子李国豪长大成人,来港拍了第一部功夫片《龙在江湖》,人们惊叹:李小龙复活了!正当李国豪事业如日中天时,突然“死于非命”。父子两代人的悲剧竟如此相近,千古奇事!

      李小龙没看到《龙争虎斗》公映的盛况。这是他主演的第一部好莱坞电影。1973年8月19日,该片在美国首映,影迷们未能看到出席仪式的男主角李小龙,只能在银幕上看到生龙活虎的李小龙。

      


        10月18日,《龙争虎斗》的国语片在香港公映。此刻,李小龙正静静地躺在美国西雅图的墓地。


        《龙争虎斗》很快走遍全世界,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空前的李小龙热。


        李小龙没死,他仍活着。



      李小龙生前未能完成《死亡游戏》,就他的故事框架、哲学底蕴、导演意图来看,这必将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将会是他电影中最优秀的一部。


        《死亡游戏》只拍了近二十分钟的胶片,剧本也仅是个大纲。


        李小龙在拍《龙争虎斗》时,跟导演高洛斯曾谈及过《死亡游戏》,李小龙死后,高洛斯组织人撰写剧本。几经周折,由华纳公司出品、高洛斯执导的《死亡游戏》于1978年推出。但在这部片中,李小龙的许多意念已消失殆尽,男主角的功夫比李小龙要相形见拙得多,其他高手的功夫亦不伦不类。中国功夫片的特色荡然不存。

      


        《死亡游戏》的近二十分钟原装胶片在嘉禾公司,嘉禾补拍了其他镜头,并力图将两种镜头有机地衔接起来,由吴思远执导。拍中国功夫片,嘉禾的条件及经验比华纳要成熟优越得多。但拍出的样片,仍不尽原意。李小龙的编、导、演方式,既不是好莱坞的,更不是香港的,而是属于他个人的那一套。

      


        李小龙的作用和地位,是无人可替代的。他的死,带来的遗憾,又岂止《死亡游戏》?



      李小龙生命的火花熄灭了,但他的电影仍大放异彩,愈来愈为世界电影观众所接受、所喜受。他成了真正的世界性电影明星,不少国家的影迷及影评家称他为东方的功夫影帝。

      


        李小龙的从影生涯仅两年,仅拍了四部半影片:《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及《死亡游戏》。时间之短,作品之少,令人扼腕唏嘘。


        然而,他却凭这么短的时间,这么少的作品,放射出耀眼的光辉。时逾二十余年,仍不见黯然失色。这在中外电影史上,实属少见。


        诚然,由于李小龙的早逝,使他避免了走红明星“当红容易长青难”的难题。靠红颜取胜的女星怕老,凭体力及武功立足的男星同样怕老。曾几何时,早期的功夫影星胡金铨以其曼妙的舞(武)姿,征服了多少影迷的心,而在近作《阴阳法王》中,却给观众带来英雄白头、大师老矣的惋叹。

      


        李小龙已离世二十余载,任何关于他能否“长青不老”的讨论,都是毫无意义的。


        我们还是以情形相仿的明星与其相比。美国加州大学电影硕士蔡康永曾举过一例:


        “港台两地在70年代前后,塑造了不少能打,而且打得漂亮奇特的男演员。要讲到外型俊美,却只在影坛匆匆出现的,最出色的例子是傅声,纯论外型,很多人会认为傅声尤胜李小龙。可是傅声淬逝之后,他的电影并没有能一再引起、抢映的风潮,他的海报,也早已从影迷出入的店里消失。”

      


        二十余年后的今天,李小龙的电影仍常映不衰,仍魅力无穷,仍为影迷所津津乐道,仍为后世的影视演员所借鉴所效仿。有“星爷”之称的香港当红影星周星驰曾公开表示:李小龙是他心目中永远的偶像。

      


        李小龙电影的思想底蕴及其艺术魅力,前文曾有论述。这里还需一提的是,李小龙的电影是极个性化的电影,电影所表现的就是李小龙的自我。


        李小龙逝世后,出现过好些部表现李小龙的电影电视,较著名的有吴大维的《龙在江湖》、周星驰的《少年李小龙》等。吴大维、周星驰都算是出色的实力派明星,但李小龙就是李小龙,任何人饰演的李小龙都不及李小龙电影中的“这一个”来得更真实,更深刻,更能震撼人心。

      


        李小龙电影的意义还在于:他使国语片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他使世界影都好莱坞出现新的类型电影——中国的功夫片。


        好莱坞华裔影星陈冲曾抱怨说:好莱坞及美国电影观众对华裔演员的印象,仍停留在李小龙阶段。


        这既是华裔演员的悲哀,又是李小龙的骄傲!



      功夫与电影是李小龙生命的两大支柱。自李小龙赴美以来,最先是他在武道上的成功,才会有他在电影上的成功。他在电影上的成功,又促使他的武道更广泛地在世界传播,蜚声世界。

      


        我们仍不敢说,李小龙是中国功夫第一人。但我们却可以定论:李小龙是中国功夫第一名人。他是第一位赢得国际声誉的中国功夫大师,他是中国功夫在世界范围内的传人。世界性的中国功夫热首先是李小龙功夫热。

      


        因此,自70年代起,许多外文字典词典都出现了一个新词:Kung Fu(功夫的音译)。


        鉴于李小龙在武术上的精深造诣与卓越贡献,世界武术组织把他评为世界著名七大武术家之一。


        美国跆拳道之父李俊九,倡仪把每年的10月27日(李小龙的生日)定为“功夫节”。


        从1974年起,在美国举行的超级武术比赛,赛前均要作默祷,以表对这位中国功夫大师的敬意。


        李小龙在《精武门》中痛打日本武师,但日本观众并没有为之而反感,富士山供奉着一尊李小龙塑像,人们尊他为“武之圣者”。


        在香港、台湾、美国、日本、新加坡、加拿大、泰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出版过多种关于李小龙生平和功夫的书籍,以及纪念性的杂志与特辑。“李小龙研究”已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在美国的大学,还被学者作为取得博士学位的论文专题。

      


        李小龙至今仍被人们称为“功夫大使”,他使中国功夫超越了民族与国界,成为国际交流的特殊语言。他的功夫电影与功夫书籍仍在世界各地传播,成为沟通不同国籍、不同民族的桥梁。



      盖棺定论,且经过二十余年的检验,大概可对他的截拳道作一些结论性的探讨。


        李小龙对武术的卓越贡献,或许不在于他战胜过多少武术高手,而在于他创立了一种新的武术门派:截拳道。但是,李小龙战胜众多武术高手的意义不仅仅限于使他出名,又是对他的截拳道的有效检验。

      


        截拳道已得到世界武术界的承认,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


        李小龙在西雅图的墓碑刻有这样的碑文:李振藩(李小龙原名)1940年11月27日——1973年7月20日截拳道的创始人


        李小龙走得太匆忙,末留下任何遗嘱。碑铭,是莲达根据李小龙生前的愿望而立的。人们均认为:碑铭符合并高度概括了李小龙的一生,挈领出他武道的旨蕴和精华一—

      


        “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


        截拳道是现代最具创新精神和开拓意义的武道。


        截拳道大胆否定传统武学流于形式、围于招式、循规蹈矩等弊端。


        截拳道是一种重实战、轻表演,重攻击、轻防御的武道。


        截拳道是哲学化的武道。或是武道哲学。


        截拳道不是招术,而是战术;不是教材,而是教义。因此,作为截拳道的门徒,不可刻意地学,机械地用;而是要心领神悟,灵活运用。注意:


        截拳道无任何形式,又可有任何形式;无派无别,又可是任何派别。


        对截拳道的研究,不可仅仅限于李小龙的武学遗著,还必须结合他在电影电视中的打斗与对白,更应参照他生平的言与行进行综合探讨。


        李小龙大胆否定传统武学门派,他矫枉过正,在批判弊端的同时,连不少精华也一道弃之如糟粕。


        李小龙武道的最大缺陷,是忽略了内功。在他的截拳道论著以及他进行截拳道的宣传教学中,他从不谈气功之类的内家功夫,他甚至连训练和动作中,如何调息运气都极少提到。

      


        李小龙首先是不会气功,其次是他没有学气功欲望——这可从他的言论中看出。截拳道是一种非常“直接”的拳道,而外家功夫比内家功夫,更要“直接”得多。


        李小龙是个撤下种子就想摘果子的人。内家功夫见效太遥远了。


        传统武学对“武功”的理解,“武”特指外功,“功”待指内功。“武”与“功”对一个武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故谓“武功”。


        有诗为证:“练功不练武,十年白辛苦。”光练内功,不练外功的招法,内力虽浑厚,却不知如何借于身手施展出来,如何护身克敌?


        反之,“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光有招术和劲道,内功不行,终究会觉得底气不足,如大树无根。并且,练功时自损,或打斗时受伤,只能“硬挨”。内功高深之人,身体受到外力和外气侵害,他的内气会形成一道无形而又坚韧的屏障,并且还会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对内伤及气淤进行化解。

      


        这句“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的箴言不幸成了李小龙暴毙的谶语,这也是李小龙截拳道的致命弱点。我们不能确认李小龙暴毙的直接原因,但可以认为:李小龙因日常不辅之以内功训练,而致导身体垮了下来。假设真有人暗发功伤他气机,他是无能为力并且毫无知觉的。

      


        香港一些武术界教头认为李小龙“练功不得其法”,并非无稽之谈。


        李小龙的截拳道理论,融会了道家佛家的境界说。但实际上,李小龙的心态并非处于这种境界。若他能潜心练内功,常年不辍,是能进入这一境界的。那么他的性情,也不致于这么浮躁和暴躁。

      


        李小龙犯了“欲速则不达”之大忌。


        截拳道不适宜初学者,而适宜有相当功底之士。李小龙虽也强调“悟”,但对初学者来说,是“悟”不出深邃的“道”的,必须有一个刻苦而较长的磨练磨难过程。这也是哲学上的量变到质变。

      


        “以无法为有法”(不属任何一派招法,又可以是运用任何一派招法),首先还须先有“一法”。初学者,不妨“因师置宜”先学一种或多种有效的传统招法。有了相当的基础,再融汇贯通截拳道,必如虎添翼。

      


        李小龙的截拳道之所以这样厉害,是他掌握和了解数十种中外武术,汲取精华的结果。


        黑格尔言:“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众多传统武学门派,之所以能沿续数百上千年,至今仍有相当的影响及威力,自有它存在的合理之处。


        李小龙说:“传统的形式只可能迟钝你的创造力,冻结你:的自由感性。你不再是你自己,而只是一无知性地照着做罢了。”——类似一概否认传统的言论,在他的武道论著中几乎处处可见。应该说,李小龙失之偏颇。

      


        笔者犯了苛求死者之大忌。写上述的一段文字,于笔者内心来说,是十分矛盾和痛苦的——笔者一直是李小龙武道!的崇拜者。但又记人忧天:


        唯恐初学者盲目崇拜截拳道,而缺乏清醒头脑;唯恐初学者把截拳道当成武学的速成教材,以此作为不日成为功夫大师的捷径;更唯恐初学者迷一鄙百,只学截拳道,而把各门传统武学弃之如垃圾。

      


        李小龙由于生命短促,而来不及将其截拳道研创得尽善尽美,无瑕可击。对这一点笔者是坚信不移的——李小龙是中国武学史上伟大的改革家,其意义及光辉不亚于慧能对禅学的一次革命。

      


        这两者的情形是极相似的。禅宗在初唐给推向极致,枯坐渐悟,而慧能摈弃坐禅,主张顿悟,从而爆发一场禅学革命。结果,慧能的南禅打败了神秀的北禅,中国禅寺成了南禅的一统天下。

      


        中国武学的诸多门派也给推向极致——修心养性,而摈弃了武道的原始打斗。中国是东方武术的发源地,日本、韩国的武术最初是由中国传去的。在现代,中国的拳师常常打不过东亚小国的空手道、跆拳道高手——因为他们的拳道更讲究实战。这一点,李小龙在美国深有体会。这种体会也常会在与外界交流的中国武师间产生,他们会认为中国的武道成了养性之道,中国的武术成了“舞术”(传闻有这么一事,80年代南方某市一位全国武术单项女冠军,某夜在烈士公园,被两个大男孩拖去树丛欲强奸,女冠军手脚无措,束手待毙。幸得纠察路过,才将她解救)。

      


        李小龙截拳道的伟大意义就在于:使中国的武术重新正视实战。


        去禅寺考察,人们会惊奇地发现,禅师们实际上都没有摈弃坐禅。如果李小龙长寿的话,他会不会把他鄙弃的传统武学又重新捡起来呢?


        这仅是设想。但笔者相信,后世截拳道的传人,是会冷静而客观地对待传统武学的。


        是为笔者对截拳道的粗浅解读。



      李小龙死后,其妻莲达带着儿女定居她的故乡西雅图。


        1974年,美国举行超级武术大赛,邀请李小龙遗孀莲达以第一嘉宾的身份出席开幕式。以后年年如此。1981年,洛杉矶上映后经补拍的李小龙遗作《死亡游戏》,莲达应邀观摩,洛杉矶市长向莲达颁发了荣誉奖。在李小龙死后,莲达潜心整理李小龙遗著,并在他人的帮助下陆续出版发行。这些著作被译成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广泛流传。

      


        李小龙的母亲何金棠,1991年度过80岁生日,现定居在美国佛罗兰市。她的晚年十分孤独,常常陷入对儿子的追忆中并向人讲述李小龙。她靠政府的救济金度日,为此她十分感叹地说:“没人相信,儿子曾是世界明星,而做妈妈的还要靠领取救济金度日。”



      最值得一提,也是世人最关注的要,数李小龙的儿子李国豪。


        李国豪从小生活在武术的环境下,他刚刚学会走路动作,就开始自觉地模仿武术动作。李小龙也有意识地培养他,但很快就放弃了。因为李国豪在幼儿学校经常炫耀武力,跟同学打架,打得同学鼻青脸肿,致使家长向李小龙告状。李小龙为避免麻烦,不再教儿子。

      


        李小龙在一篇自传性的文章中说:“至于孩子的将来,还是让他自由发展好了。”


        1970年,李小龙携妻子回香港度假,5岁的李国豪随父亲上电视台作武术表演。父子俩都作了脚踢木板的表演,人们对李国豪的功夫惊叹不已。


        鉴于李国豪好斗的性格,李小龙曾多次表示不能教他习武。但李小龙的话往往又是不算数的,他仍教李国豪功夫,并且是攻击性非常强的截拳道。李国豪小小的年纪,哪里领悟到什么截拳道的旨义,他只会见人拳打脚踢。

      


        李国豪跟父亲学武的经历非常短暂。7岁那年,李小龙“死于非命”。在葬礼上,李国豪指着父亲的遗体叫:“Movie!Movie!”(电影!电影!)他以为父亲是在拍电影。20年后,李国豪却是在拍电影时奇怪地死去,又是一起“死于非命”!

      


        父亲死后,李国豪随母亲定居西雅图。母亲莲达,鉴于丈夫练武经受的磨难和死后的阴影,竭力反对儿子国豪学功夫,而主张他安心念书。这情形,极似李海泉夫妇对儿子李小龙未来的期望。

      


        李国豪的性格跟父亲极相似。他喜好打架斗殴,滋事生非,他两次被中学除名勒令退学。进第三所中学又中途辕学,结果不能毕业。


        李国豪既打别人,也挨别人的打。于是就拜父亲的生前挚友、武术家依鲁桑杜为师学武术。李国豪对武术没有父亲那样虔诚、执著。据后来亲睹过李国豪身手的陆正说,他的功夫与李小龙相去甚远。

      


        莲达说李国豪,他从小就是“反斗精”,天生的叛逆性格,而不听母亲和老师的劝教。他对找他麻烦的小朋友一律还以颜色,结果没有中学可以容身。他曾说:“我相信反叛的哲学。”这种反叛精神,至他读大学都不见丝毫改变。

      


        李国豪是读特别班才拿到同等学历的中学文凭的。随后,他到离家万里之遥、位于美国东北部的波士顿,就读于麻省爱默生学院戏剧表演系。这是他违背母愿的选择,因为李小龙的缘故,莲达不希望儿子做演员,而做一名生活宁静、收入稳定的医生。

      


        李国豪是在父亲的光环和阴影下长大的。


        李国豪的外貌更象欧美人,他从小在美国长大(只在香港生活过一年多),他的意识中他是美国人。因为他父亲的名气太大,人们总把他说成中国影帝、或中国功夫大师李小龙的儿子,因此,他怎么也做不了美国人。曾跟李国豪合作过拍片的香港导演于仁泰说:李国豪陷入“情意结”而无法自拔。他常想:自己是中国人?自己是香港人?自己是美国人?他曾对于仁泰满腹牢骚地说:“呸,美国人不当我是美国人!我又不算是中国人!又不是香港人!”

      


        李小龙既给儿子带来荣耀,也带来过耻辱。


        李国豪说:“我两岁开始,父亲就教我学功夫,他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


        然后,李国豪稍大时从一份杂志上看到他父亲是死在一个女人的床上的,并且说他父亲与这个女人关系的密切甚于他母亲。李国豪难于接受这样的事实,这对他刺激太大了,他曾沉默忧郁了好些日子。

      


        李国豪后来说,父亲死后,“报上出现种种传闻,说他吃了禁药(指大麻),甚至玩巫术(指在室门悬明镜驱邪),这对我打击很大。”


        很长一段时期,李国豪禁止别人谈他父亲,说他是李小龙的儿子。若有人无意中提及,他立即会示以愠色,甚至以拳还击。李国豪一度拒绝看他父亲拍的电影。他远离家乡与亲人去波士顿上大学,很大的原因,是想从父亲的阴影下逃离出来。李国豪学的是表演,从事业的角度讲,留在西部的机遇要大一些,但他却去了东部。



      无独有偶,李国豪与他父亲,都是由于香港而促使他们在影坛出名的。李国豪从20岁起,到纽约市谋生,他一边上演艺课,一边在百老汇充当跑龙套的小角色。


        纽约是仅次于洛杉矶的全美第二大电影电视制作中心。从这点来看,李国豪当时混得并不怎么样。因为任何一个学表演的人,都想主演电影,绝不会满足于在舞台跑龙套。

      


        据后来传出的消息,说美国很多片商都想借李小龙的知名度,而约他儿子李国豪拍动作片,遭到李小龙遗孀莲达的婉言谢绝。这类消息的可信度,值得怀疑。


        倔犟的李国豪是不会听从母亲安排的。因于他父亲的荫庇,他在演艺上的运气,不象父亲那样多舛。他21岁时,已先后实现他的影视梦。他的电视片处女作是哥伦比亚电视公司的长片《功夫》,电影处女作则是由香港出品的《龙在江湖》。

      


        李国豪绝没想过他要去香港拍电影,因为他仇恨香港。


        1986年,香港导演于仁泰奉老板潘迪生之命来到纽约,游说李国豪赴港拍电影《龙在江湖》,遭到李国豪一口拒绝。他认为:香港人在舆论上杀死了他父亲。他甚至对亚洲人也反感,当于仁泰问为什么,他忿忿道:“亚洲人使我父亲死亡,他死在亚洲。”于仁泰解释道:“如果你父亲不回亚洲他不会成名,也不会掀起国际间的中国功夫热。”

      


        于仁泰凭着流利的英语,凭着真诚和耐心,终于打动了李国蒙,加之他也确实对这个剧本感兴趣,终于答应赴港拍门。


        因为他是李小龙的儿子,他成了媒介追踪的热点。一记者问他对香港的印象,他说:“我最早的记忆是香港的臭味。”


        人们无法想象他对香港的印象是这么恶劣,甚至漂亮的香港姑娘也激不起他的一丝好感。在一个公开的场合,他以鄙夷的口吻形容香港女人是“鸡”(妓女)。


        李国豪不承认他是中国人或香港人,他拒绝学讲中国话。有一次,有人叫他中文名字“李国豪”他也火冒三丈,他要人家叫他的英文名字“Brandon Lee”(普拉顿·李)。

      


        李国豪甚至不愿人家提他的父亲。这一方面是他不愿背父亲的盛名,一方面又是他想竭力摆脱他父亲的“丑名”。他说:“我不想人们只知道我是李小龙之子,我不想坐在父亲的魔毯上登天,但这很不容易。当然,我也有责任,谁叫我不去做牙医?”

      


        在一次招待会上,一群记者问他李小龙对你的影响时,他怫然不悦,怒冲冲地作出退席的姿势。


        那时,香港影视界和新闻界的人,几乎没人对李国豪有好印象。


        李小龙生前好友陆正,回忆李国豪在港拍片时他们的一面之缘。在李国豪离美赴港前,母亲莲达有这样的交待,她说你在香港有事可找陆正,陆正是你父亲在嘉禾的同事,是你父亲的挚友,你父亲主演的《龙争虎斗》是他担任摄影。莲达要儿子转达她对陆正的问候。

      


        别的都不说,就论年龄,陆正是李国豪的叔辈。小时候,陆正还抱李国豪坐在他膝盖上嬉耍。且说李国豪来“拜访”陆正,一副盛气凛人、拒人千里之外的架势,他只是说:“我想看看你是什么样的。”当陆正问起他母亲莲达的近况时,他说他不愿谈,现在唯一想的就是练功。陆正以为他是个不懂世事只迷练功的白痴天才,看过他的拳脚,却大失所望。

      


        在香港,唯一能和李国豪投机的是女星简慧真。简在《龙在江湖》中与李演对手戏。简慧真与李国豪要好,不是因为她的姿色媚态,而是因为她也是混血儿。香港的传媒没有爆出他们的绯闻,因为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7年后,李国豪暴毙的噩耗传来香港。《明报》记者电话采访简慧真。简在电话中泣不成声,致使采访中断。稍后记者再挂电话,简母接话机说简慧真在洗手间痛哭。简问她母亲,是不是因为愚人节,记者在恶作剧?

      


        李国豪最后步入跟父亲一样的噩运。他从懂事起,一直未能摆脱父亲的阴影。制片商请李国豪拍片,并非看中他的功夫和演技,而是要创造“李小龙复活”的奇迹。


        李国蒙跟父亲,除了血统的差异,外貌差异极微,简直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当然,李国豪比父亲要高大,李小龙身高1.73米,正常时体重59公斤;而李国豪身高1.83米,体重73公斤。

      


        制片人为了迎合观众,要求李国豪完全模仿李小龙,甚至连一招一式;一蹙一睁,以及发力搏击时猛禽似的怪叫都要跟李小龙一样。


        对此,李国豪非常反感,他常跟他父亲一样,因意见不合而跟导演制片发生争执,甚至以罢演相威胁,他说:“没什么了不起的,我大不了去扫街,还怕个啥?”他冷静时,曾向传媒说自己的苦衷和期望:“我不希望靠父亲的威名才被人接受,我要自创新形象,这样才算符合我父亲的基本精神。”。

      


        他同时对导演只重动作而轻表演的做法极反感。他认为这不是他的戏路子,他也不会违背自我走父亲开创的戏路子。他说:“我父亲先是个武术师,继后才是演员。我是一名演员,只不过我也懂功夫而已。”

      


        执拗的李国豪最后仍是跟他父亲一样,以折衷的方式屈服导演制片的意图。原因也是一样的,这就是最后向票房价值投降。因为一个领衔主演演员,拍不出卖座的影片,就等于宣判了他艺术生命的死刑。

      


        李国豪毕竟是李国豪,虽然他占尽身材魁梧的优势,但无论演技、功夫、气质等都比他父亲要逊色。也难怪,他初出茅庐,便挑大梁。而李小龙磨练了多年,还在好莱坞的银幕跑龙套。正因为李国豪模仿了李小龙,更因为他是李小龙的儿子,这部在艺术上不算精品的《龙在江湖》,在商业上仍是成功的。



      《龙在江湖》之后,李国豪在美国片约不断。1991年,他的《浴血蛟龙》一片被20世纪福斯公司看好,找他一下子签了三部影片的片约,全是领衔主演。其中两部“龙片”,一部“乌鸦”。

      


        李国豪得“龙”的荫庇,运气较他父亲好得多。30而立,一心想当功夫演员的李小龙,30出头还在好莱坞影坛跑龙套,他死前已是大红大紫,好莱坞仍打算小心翼翼地跟他一部接一部来。而李国豪一家伙就签了三部,此时,他才26岁。

      


        1692年,李国豪的《龙霸天下》公映,各方的反应良好。他的功夫演技已成熟,龙片的制片人罗勃·罗伦斯高兴地对人说:他父亲在银幕上造型紧张,Brandon(李国豪)则轻松得多,新潮、过瘾。Brandon是中国和美国的,而李小龙则是纯中国的。龙片公映,李小龙迷们惊叹不已,说是“龙的复活”,“东方功夫影帝再世”,“李小龙第二”。

      


        已是花甲之年,住在旧金山德利市的功夫黑带十段卡斯楚说,二十多年前,我跟李小龙交过手,也亲眼看过李国豪练功,那时李小龙举起一块木板,要刚学会走路的小国豪抬腿踢它。现在我看到《龙霸天下》片中的李国豪,简直就以为李小龙复活了!

      


        影片成功,李国豪自然收入不菲。他在华利山的高级住宅区买了一幢私寓。他谈了一个女友,制片公司的故事编辑丽莎·赫顿,俩人同年,情投意合,同居于华利山的爱巢中。

      


        自从香港一别,1991年于仁泰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再见到李国豪。他说李国豪比以前要温和多了、礼貌多了,大概是年龄的增大,人懂事了。


        在香港与李国豪合作过的高志森,这一年在美国的电视上见到李国豪。李国豪接受记者的采访,他对记者问起李小龙一点也不反感,还大谈李小龙的电影及功夫,说要学习父亲的长处,比父亲还出色。高志森惊喜不已,感慨李国豪确确实实明智多了,他已意识到他父亲盛名对他的帮助,但他不为盛名所累,要走自己的路。

      


        李国豪性格演技正成熟,事业如日中天。



      1993年4月1日零点30分。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威尔明顿市的电影片场,正在上演一出人间悲剧。摄影机下的李国豪手提一袋食品,与他演对手戏的迈克尔·麦西(Michael·Massey)站在20英尺外,手持一把0.44口径手枪,枪声一响,李国豪应声倒地,鲜血四溅。

      


        此时正在拍电影《乌鸦》的枪战镜头。


        片组的人先是一愣,继而震惊哗然——假戏真演,李国豪中的是实弹!大家急忙把李国豪送医院抢救,12小时后宣告不治身亡。李国豪中弹直到死,一直处于昏迷状态,未留下一句遗言。

      


        据参与抢救的外科医生麦摩利称:李国豪的死因是失血过多,肺部充满液体,无法呼吸。据X光片显示,背椎骨被一块圆形金属物击中,而腹部伤口,直径几乎1英寸。

      


        疆耗传出,世界震惊,尤其是港台、美国及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团反应强烈。传媒纷纷报道这一噩耗,并追踪及探讨李国豪的真正死因。


        翌日,医生在检尸后,宣布李国豪是被一颗零点44的子弹击中的。因此最先的传闻是谋杀,第一“嫌犯”理所当然是开枪的演员迈克尔·麦西。


        24小时后,谋杀说又被推翻。迈克尔·麦西是按剧情开枪的,他认为他拿的枪里装的是“空弹”(没有弹头的空弹壳,但里面有火药,扣动扳机后,仍能冒出火花硝烟及响声)。最重要的是,迈克尔·麦西只管拍片时使用枪,而不准备枪,枪是道具总管交给他的。

      


        道具总管自然成了第二“嫌犯”,他称:他只保管枪支,装弹药的是特技人员。


        第三“嫌犯”的特技人员称:他装的是“空弹”,装完后,又交给道具总管。


        据传媒分析,三个人都有作案的可能:可能特技人员装的是实弹而非空弹,道具总管未检查就收下。可能是道具总管将枪里的空弹取出,换上实弹。可能是迈克尔·麦西自己换上的实弹。

      


        谁也没料到会出事,自然也没谁去监督从装弹到开枪的整个过程。并且,不是马上装弹马上开枪,准备好的枪,有时会延误几天才使用。


        因此,这三个人都有作案的可能,却都又证据不足。


        警方观看了李国豪中弹的毛片,并会同枪械专家检验了枪枝弹药。他们提出两种设想;一是装有实弹;二是枪膛里原来就有一颗弹头,装枪者与开枪者都懵然不知,因空弹壳里有火药,其推力仍可将弹头射出,在近距离内仍有较大的杀伤力。

      


        李国豪的死有两种可能:谋杀与意外。


        如是意外,这种事故的发生率只有十万分之一,却是让李国豪给撞上了。据健身房的老板戴维斯说;出事的三小时前,我们还在一起开玩笑,李国豪喜孜孜说,过两个月他就要跟丽莎举行婚礼,做新郎官了。

      


        如果是谋杀,仇人是谁?是片场的当事人及目击者?还是隐在幕后的人?甚至有人怀疑是其父李小龙的仇人,而寻他儿子雪恨。枪支保管不严,予人的可趁之机实在太多。

      


        警方与记者均对李国豪的品德及行为作了调查。少数人说他好相处。多数人认为他脾气很傲,不易相处,但又认为他是这种直性子,末听说他与谁有深仇大恨。


        李国豪的女友丽莎也承认:不少人认为他很嚣张。其实他是自信、认真、直爽,遇事喜欢单刀直入,很多人对此受不了。


        不少记者分析,不排除李国豪有仇敌的可能。因此,也不排除李国豪是被谋杀的可能。



      《乌鸦》是一部很邪的电影。


        片名本身就邪,在很多国家(尤其是中国)乌鸦被视为一种不吉利的鸟。而在摄制过程中,片场连连发生意外事故——好几个工作人员受伤或闯祸。


        《乌鸦》的主要情节是这样的:李国豪所饰的摇摆乐歌手与他的女友双双被毒枭杀害,李国豪从阴间里还魂而出,为其女友复仇。这就是说,李国豪在电影中必须死一次,那当然是假死。谁也没想到:假戏真演,李国豪真的死了!并且永远不能还魂复生!影片已拍了七八成,还有一周便可封镜。

      


        这使人联想起李小龙未完成的《死亡游戏》,片名被人认为也是不吉利的。李小龙九死一生闯上塔顶,所获得的只是一句关于生与死的铨释:“生是一个等待死亡的历程。”中国人忌讳在生的时候谈论死,李小龙却偏去触这个大忌。于是,宿命论者多了一条证明其学说的佐证:天意如此;

      


        若真是如此,老天爷也太不公道了:李小龙只活了32岁,李国豪才28岁!



      李国豪英年早逝,港人与世界影迷扼腕叹息。


        李国豪葬在他父亲李小龙的墓旁,面对着两座坟墓。作为妻子和母亲的莲达,心情是多么地沉重和悲痛!


        至笔者此书杀青之时,仍末获悉美国警方关于李国豪死因的确切定论,仍将以极模糊的初步结论“死于非命”悬之于世。李国豪之死,与其父惊人地相似,这将又是一个千古之谜。

      


        父子俩都是不甘受命运摆布的强者,而最终逃不脱命运对他们的主宰——这是为什么?难道真如古代先哲所说“至刚者折”吗?


        芳草萋萋,墓地摆满了影迷献的鲜花……


  • 上一篇:第二十二章 入士难安 风波起扑朔迷离
  • 下一篇:附录
  • 最后更新时间:2024年12月22日
  • 返回页面顶端
ppdesk